近日,我院超声科在省内率先将肢体淋巴管超声造影技术应用于淋巴管静脉吻合手术,为淋巴水肿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术前诊断、评估与定位,提高手术效率与质量,成为淋巴管静脉吻合超微手术的“新眼睛”。该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在淋巴水肿诊断和治疗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淋巴水肿患者术前定位的体表标记和超声造影的图像
在本次操作中,我院超声科殷兆麟主治医师协同科室负责人纪晓惠主任医师为一名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进行上肢淋巴管超声造影,诊断并评估淋巴管功能,精准识别有手术意义的皮下淋巴管及其邻近微静脉,并进行体表定位,助力我院乳腺中心完成河北省首例超声造影辅助下的淋巴管静脉吻合术。
淋巴水肿是一种慢性致残性和毁容性疾病,由先天性或继发性淋巴循环功能障碍引起。患者常出现上肢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并可能反复感染,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造成心理创伤。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是肢体淋巴水肿的一线手术治疗方案。该手术通过生理性重建淋巴通道,将淋巴管与压力较低的微静脉吻合,引流淋巴液至静脉系统内,从而减轻淋巴水肿症状。术前功能性淋巴管的精准识别定位以及理想受体静脉的选择对于缩短该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
传统的术前淋巴管定位方法为吲哚菁绿淋巴显像,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无法显示深于1-1.5厘米的淋巴管、无法判断淋巴液流向及管壁完整性、禁用于对碘过敏的患者、不能显示用于吻合的相邻静脉等,从而导致手术耗时长,治疗效果受限。超声造影技术更容易识别淋巴管通路,优势在于可将浅层和深层淋巴管全面显示、根据造影剂流向判断淋巴管瓣膜功能情况、根据造影剂是否外溢观察淋巴管壁的完整性等。
新技术的开展总是伴随着困难与挑战,为了摸索淋巴管超声造影条件,纪晓惠主任医师更是“以身试药”,将造影剂皮内注射至自体内,进行淋巴管超声造影,为后续患者的诊断与新技术的顺利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体现了四院人的责任与担当。

科室负责人纪晓惠将造影剂注射至自身体内,试验淋巴管超声造影技术
淋巴管超声造影技术的落地应用,对操作精细程度要求很高,且需操作人员长时间全神贯注,一名病人的术前定位耗时甚至超过2个小时……科室负责人纪晓惠表示,临床的需求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超声科始终致力于将先进前沿的超声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努力开辟更多个性化、高效化的治疗路径,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与希望,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
超声科